书评篇
《<张謇年谱长编(民国篇)>评议》
王勇(江苏大学文学院)
发表于《品位经典》,2020年第2期,第11-14页。
摘要:张謇是晚清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慈善家,在诸多事业的近代化方面有开拓之功,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南通大学庄安正教授的力作《张謇年谱长编(民国篇)》是代表学界张謇研究最新水平的成果。细绎全书,该著作约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全局意识,提纲挈领;二、广搜博采,披沙拣金;三、规范有序,守正创新;四、综理考证,诠解碻确;五、阙疑存异,实事求是。该著作的出版为更高层次的张謇学研究奠定了新平台,必将推动张謇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政治篇
《张謇与辛亥鼎革之际的政局变迁》
丁健(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01期,第134-143页。
摘要:辛亥鼎革之际,立宪派著名领袖张謇活跃于政坛之上,在推翻清廷、建立民国的政局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謇利用他的特殊身份,游刃有余地周旋于革命派、清廷和袁世凯之间,说服南北停战议和;指出非共和难以免生灵之涂炭,无以保满汉之和平,促使袁世凯、清廷接受共和理念;草拟清帝退位诏书,与革命派商议提出优待皇室、优待蒙回藏各办法,解除了清帝退位的后顾之忧,为最终实现辛亥和局做出了重要贡献。辛亥鼎革之后,张謇亦积极出谋划策,提出诸多建议,助力袁世凯接手政权,保证了政局和平过渡,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列强干涉,维护了国家统一。
《1903年张謇的日本之行与其救国思想和实践的演进》
周宇清(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表于《鲁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20年第2期,第39-43页。
摘要:晚清危殆的局势,促使张謇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所遭受的阻遏、困苦以及他对中国和世界大势的观察、思考,使他有变革政治的欲想。1903年,张謇应邀去日本考察,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繁荣昌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促使他对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多有思考,这种观感和思考验证、强化了他前已有之的立宪思想。自此他由一个实业救国者转变成一个政治救国者。此后张謇积极投身立宪运动之中,试图效仿日本立宪政体改造、拯救国家。辛亥革命后,张謇顺应时势走向民主共和。张謇走过的道路,他的所思所想,反映出晚清民国时期探索民族国家出路的一部分先进者的心路历程。
《张謇“护渔权,张海权”思想对当代中国捍卫海洋权益的启示》
王淑云、彭飞(烟台大学、南昌职业大学)
发表于《发展研究》,2020年第6期,第91-100页。
摘要:张謇是我国渔业近代化的第一人,认识到捕鱼权对维护国家海权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护渔权、张海权"的系列渔业思想并付诸实践。其通过创办渔业公司,组建渔会、主持参加国际渔业赛会、宣示中国渔界海图、制定渔业法规、收回岛屿主权、倡办水产学校等措施,展现了坚定的以捕鱼权捍卫国家海权的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对推进当代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增强海洋权利意识及实践,强化维护海洋权益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专属经济区及争议岛屿的主权维护,以捕鱼权为抓手,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积极参与国际渔业、海事规则的规范重塑与标准修订、争夺话语权,发展海事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储备专业人才。
《试论甲午战争时期张謇的对日作战主张》
沈晓飞
发表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第25-28页。
摘要:1894年张謇蟾宫折桂后,随即遭遇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国家变故。在如何应对日本侵略的问题上,张謇坚定"主战"并提出了具体作战策略。一介书生,以其治乱经衰的传统学识、客座幕僚的随军经验和对国际大势的有限认识,提出的御敌主张不乏真知灼见,但又因自身地位和视野所限,难免流为空泛的纸上谈兵。
《张謇<辞运河督办呈>成文时间考辨》
夏林(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发表于《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7期,第75-77页。
摘要:关于张謇《辞运河督办呈》的成文时间,目前存在三种说法:1921年、1922年1月和1922年1月6日。通过把握张謇督办江苏运河时期的基本史实,依据文中"车、南、新三坝已堵"、王家港"工过大半"、"是以六日合电请辞"等关键信息,结合其它材料,可以判断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真正的成文时间是1922年4月11日。
《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内容、特点及启示》
李强华(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发表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1-7页。
摘要:张謇海权思想形成于世界海权争霸和中国海权危机的背景之下,是其救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渔业以维护海洋权利、发展海洋实业以争取海洋利益、重建海军以捍卫海权。在现实生活中,张謇还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践行自己的海权思想。张謇的海权思想及其实践在近代中国海洋意识提升、海洋权利维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弥足珍贵的影响,彰显了张謇的务实品格,对当今中国海权维护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实业篇
《<张謇等对日本盐业的考察>翻译实践报告》
任慧敏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1月
摘要:本文是一篇汉日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文本选自名古屋大学土屋洋撰写的论文《张謇等对日本盐业的考察》。本翻译文本主要根据日本冈山县野崎家所保存的史料和中国方面的资料,在对1903年张謇和蒋黼赴日考察的背景、目的、经过等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对他们考察以野崎家为中心的濑户内地区盐业的情形,以及归国后与盐业有关的活动情况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究明当时以野崎家为核心所构筑起来的,围绕盐业交流的冈山和东亚之间形成的部分交流关系。学术论文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本翻译文本是一篇历史相关的学术论文。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文言文,以及会使用较多的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词汇,长定语句的分析也是本翻译实践的难点。要求译者明确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使译文能够使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准确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这一点与费米尔的目的论核心观点,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相吻合。因此,笔者选用目的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报告者基于目的论三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忠实性原则、连贯性原则,联系翻译文本中的实例,进行了具体难点分析。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总结出对于学术论文的翻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在目的性原则的指导下,明确受众,使译文符合读者的需求,清晰易懂。其次要在忠实性原则的指导下,准确理解原作者的思想观点、立场主张、语言特色、文体表达等,尽量做到忠实原文。最后要在连贯性原则的指导下,准确把握原作者的逻辑,做到符合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整篇文章行文流畅。自古以来,盐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盐业专卖,促进了国家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保证了民生稳定,因此盐受到了历朝历代的普遍重视。本次翻译实践将此翻译文本译为汉语,使国内学者能够阅读到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对于东亚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笔者也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够为今后同类文体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张謇企业家精神浅析》
陈嫣湘(中共海门市委党校)
发表于《江南论坛》,2020年第1期,第56-57页。
摘要:<正>张謇生于1853年,卒于1926年。当20世纪20年代前后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在中国传播时,张謇已经年过花甲,将近古稀,曾经叹恨:“不幸生在当中国上下不接时代。”张謇虽然生不逢时,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富民强国"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
《“状元实业家”张謇》
熊金武、刘胜、窦艳杰(中国政法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
发表于《金融博览》,2020年第7期,第66-67页。
摘要:张謇就是近代企业家群体的代表,更塑造了近代中国状元企业家的传奇。张謇的伟大绝非仅仅来自“状元企业家”的盛名,而是以实业救国为终身追求,他是棉纺织工业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二十多家企业和 370 多所学校,实乃中国工业化的企业家代表。毛泽东同志也曾说 :“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教育篇
《中国传统文化与张謇的环境育人思想》
陈炜、韩超(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发表于《高教学刊》,2020年01期,第107-109页。
摘要: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按照近代理念全面规划,苦心经营几十载,将一个封建县城建设成为当时全国"模范县",并被今人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张謇所倡导的环境育人思想。这与张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联系,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问题也有深刻的启示。
《盛宣怀与张謇实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许波乐、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发表于《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2020年1月知网发布),第17-22页。
摘要:盛宣怀和张謇都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通过文献分析,比较了二人的实业教育思想在兴办学校、培育人才,自立自强、发展经济方面的相通之处,以及在教育目的、教育途径方面的差异,并追溯了其思想的成因;提出二人的实业教育思想在重视职业教育地位,善于借鉴国内外优秀教育成果和经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当代教育具有的借鉴意义。
《张謇美育思想对南通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启示》
曹银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发表于《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09期,第192-194页。
摘要: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他通过兴实业、兴教育、倡导政治体制改革,通过不懈的追求和实践来实现他的爱国志向。张謇在继承孔子思想的"仁""礼"观念基础上,形成了以情感陶冶为核心、美育独立为原则、塑造"理想的人"为目的的生命美育观,形成了以"情智合一"为原则、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美育方法论。张謇的美育思想对当前南通市道德风尚高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謇的家风家训》
陈亮
发表于《学习时报》,2020年3月16日。
张謇的家风家训,尤其是他的示训诗和别具一格的《家诫》,现在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张謇的家训对其子孙后代影响深远。张孝若在他所写的父亲传记中将《家诫》的主旨概括为8 个字,即“安贫乐道、独立自重”。
饱读诗书的张謇在人生暮年精心挑选辑录了名人名句,与其说是他一生智慧的结晶,不如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读书人的滋养。这些名句包含了修身、治学、做事、为人、交友等人生修为的要求和立身之本,修身应谨言慎行,俭以养德;治学应宁静致远,甘于澹泊;做事应明辨是非,踏踏实实;为人应忠信笃实,谦逊内敛;交友应良师益友,远离小人。
《张謇质量观与高职“金课”建设》
马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
发表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22-25+29页。
摘要:建设高职"金课",具有淘汰高职"水课",强化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现实价值。张謇的质量观对构建高效能"金课"机制,打造高质量"金课"流程,锻造高水平"金课"师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践行张謇质量观,应在学习践履中践行初心,在求实求适中掌握灵魂,在守正创新中彰显特色。
《教学变革:以文化的力量——基于张謇教育思想的“大生课堂”建设》
张晓霞(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20年第13期,第29-32页。
摘要:"大生"教育理念是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从张謇先生那里寻绎的一道有着久远生命力的文脉。学校汲取张謇教育理论滋养,在探寻教学变革的过程中,不断赋予校本教育智慧的新意涵。以"学历案""学习单""察学表"为支撑的课堂变革,有效地改进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使课堂成为积极稳定的学习场、思维场和研究场。
《张謇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付兵儿(江苏警官学院)
发表于《林区教学》,2020年第5期,第56-58页。
摘要:张謇非常重视残疾人的"失教"、"失养"问题,通过创办盲哑学校,积极探索残疾人职业教育,成效显著。其独具特色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近代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张謇创办南通盲哑学校和盲哑师范传习所》
马建强(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发表于《现代特殊教育》,2020年10期,第81页。
摘要:提起晚清民国,无论谈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或者慈善,张謇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张謇,1853年7月生于江苏海门,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创办学校370多所,创办企业20余家。1926年8月病逝于江苏南通,享年73岁。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名人,在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也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张謇说:“虽不做官,未尝一日不做事。”他一生念兹在兹的是“父实业、母教育”。
《社区教育传承张謇家训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例》
高洪波、马素萍、张国翔(南通开放大学、昆山开放大学)
发表于《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第21-24页。
摘要:近代杰出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教导子孙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方面家训家规蕴含的德育思想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对新时代社区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从崇尚孝心、爱心、仁心的"三心"、慎言慎行的虚心、勤俭修身的恒心和诚信廉洁的忠心四个方面梳理张謇家训家规蕴含的德育教育内涵主要内容,探讨张謇家训家规德育思想内涵对当前社区教育推展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张謇人才质量观与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丁永久(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发表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第21-24页。
摘要:强国富民是张謇人才质量观的逻辑起点,“讲道德”“要勤劳”“知进取”构成张謇人才质量观的实践维度。借鉴张謇人才质量观,高职教育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加强技能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
社会篇
《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状元慈善家张謇》
温鲁
发表于《慈善》2020年第1期 第48-49页
摘要:张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他兴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与骄傲。因为有了大生纱厂,江苏南通从一个落后的县城逐渐成为南北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名城。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与慈善事业,为当时与后世带来无穷福祉。
《张謇:“近代南通之父”慈善活动影响和意义研究》
张靖宇(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发表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55-61页。
摘要:张謇的慈善活动对比他在实业领域的成就而言知名度较小,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却非常深远。对张謇慈善活动的研究与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探讨是当今南通地方史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张謇的慈善活动分为以创办传统慈善机构为主的早期和建立新式慈善机构为主的中晚期,张謇投身慈善活动的思想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和西方博爱思想,并在其慈善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张謇的慈善活动总体而言历时长、涉及领域广、模式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张謇的慈善活动不仅造福了当时的南通社会、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更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文化篇
《铁画银钩见性情——张謇书法浅议》
南通博物苑
发表于《书画艺术》,2020年第1期,第79-83页。
摘要:南通博物苑藏有一批张謇先生的书法作品,真草篆隶四体皆全,结体隽逸,苍劲厚重,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张謇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因其事业成就所淡化,而不为众人所知。挑选了苑藏张謇先生书法精品汇编成集,旨在向读者展示一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书法艺术上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怀,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张謇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出书法艺术的价值。
《通大文创产品设计中张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韩萍、蔡锡美、赵雪娇、孙羽、陈雯、葛彦、傅海洪(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发表于《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年第2期,第86-88页。
摘要:从市场定位和开发意义角度分析了校园文创产品的价值,阐述了张謇精神的内涵及其传承的社会意义。采用创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将张謇精神融入到南通大学文创产品中,设计开发了3个系列生动有趣承载情感的文创产品。
《张謇的校企文化融合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薛宝志(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发表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26-29页。
摘要:校企文化融合贯穿于张謇兴实业、办教育的实践中,是张謇事业成功的基石。张謇以“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的职业精神立校,首创“厂中校”办学模式,践行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制度,将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贯穿于实业和教育实践中。这些实践举措与我国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不谋而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重塑职业精神、构建双元育人模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搭建育人载体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张謇与我国传统医学》
王斌
发表于《钟山风雨》,2020年第2期,第27-30页。
摘要:张謇堪称我国近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众多领域成就不凡,建树甚丰。作为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他在当时政商学及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同时,张謇的一生与医学有着不解之缘,他结交有不少中医界的朋友,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办医学校和医院,并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为弘扬我国传统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家谱中的三篇张謇佚文》
王建勇(南京大学文学院)
发表于《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6期,第85-87页。
摘要:从三种民国家谱中辑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张謇全集》失收的三篇张謇文章:《刘竹屏封翁家传》《寿宝公蒋孺人合传》《贞节许孺人传》。这些撰写年月明确可考的佚传,不仅有助于观察张謇与海门刘氏、常州贺氏、无锡刘氏的交往情况,也为考索张謇的散文创作成就增补新材料。
《由话剧<张謇>谈服装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何美华
发表于《剧影月报》,2020年第4期,第55-56页。
摘要:话剧《张謇》,讲叙的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集多种身份为一身的张謇,虽身处乱世,却坚定主张“实业救国”,毅然中断仕途而弃官还乡办实业,以他三十年创业经历的片段,展现出一个浸淫了儒家思想传统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坐标的一介书生,在踏入纷乱复杂、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乱世,为国家图强,为个人理想抱负,虽步履维艰,却披荆斩棘,最终在中国东南的江头海角,以一个个标志性的发端,创造出集实业、教育、艺术、公益慈善等无数个催促着封建社会末世向近代中国迈进的神话。